郑州资讯网|郑州信息港-郑州最专业的便民信息网站
您的位置:郑州资讯 > 明星娱乐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时间:2017-09-12 15:18   来源: 中华网    作者:许一诺  阅读量:10730   

一、饱满的文学性

《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一部群戏电影,人物众多,支线复杂,整体时间跨度从淞沪会战的前三年到1949新中国成立,空间跨度从上海到重庆到菲律宾再到香港,通过众生相的展露,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风云诡谲与战争的残酷及人生的无奈融合在一起,悲剧性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民国时期是一个可以生发无数想象的时空地点,帮派的斗争,战争的侵入,乱世之中既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也有儿女情长、命运沉浮。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在诸多国产电影试图摆脱电影的文学性的时候,程耳却始终以文学性扩充自己电影的叙事内涵。他一直认为,电影的根是在文学上,文学性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很重要。《罗曼蒂克消亡史》改编自程耳的同名短篇小说,并杂糅了《童子鸡》、《女演员》、《罗曼蒂克消亡史》三个故事,这也使得《罗曼蒂克消亡史》从一开始便具备了丰富的文学张力。所谓文学张力主要体现在语言、叙事、人物、情节等层面,具体表现为文本意义的多向度、文本空间的丰富化、人物情感的饱满性、情节矛盾冲突的包孕性以及文本的动态性等诸多方面。在语言方面,《罗曼蒂克消亡史》对于台词的处理可谓精妙,人物对白简练,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影片中王妈第一次在引荐车夫给陆先生之前,神情严肃地说:“你,进去之后不要乱说话,眼睛不要乱动,要自然,就当演戏。”简单的几句台词,便将王妈的深不可测展现了出来。又如片中陆先生与小六之间隐约存在的暧昧情愫,在多年之后二人重逢的一瞬间以一句“我有时候会想到你,你应该是在北方”,极为克制而又含蓄地呈现给了观众。冷面黑帮老大的柔情与历经沧桑的交际花之间,多了几分命运的无常感和悲凉感,人物的饱满度得以凸现。此外,影片情节方面的张力也十分突出。渡部送小六去苏州,在遇到军车、看到小六的樱花耳环后,渡部的内心欲望被勾起,“停一停”不只是渡部让司机停一停,也暂停了此段落的叙事,转到了讲述其他的人物,给观众留出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待影片再跳回到这一情节段落时,不去依靠任何台词,只是凭借演员的表演来缀连情节的发展,使人物在心理的转变中、杀与不杀的犹疑中扩充着矛盾的冲突,可谓精妙。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二、风格化的后现代拼贴式叙事

不少人认为《罗曼蒂克消亡史》充满着程耳的迷影情节,是一部“程耳式”的、个人风格非常突出的电影。程耳受昆汀·塔伦蒂诺的影响很深,而昆汀的影片最突出的特点之一便是叙事的破碎性及拼贴性。《罗曼蒂克消亡史》在叙事方面的后现代性则更为突出,林林总总的大小人物构筑起了乱世之中的华丽众生相,呈现出超现实的艺术的真实。

影片是典型的非线性叙事。《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主题是史诗级的,程耳却依旧沿用了碎片化叙事,大时代下的众生百态、爱恨情仇被他拆解成了一个个时间段,再小心翼翼地拼贴在一起,似乎正是为了让观众去思考历史曲折的发展进程以及感知一个时代在战争冲击下的消亡。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影片从淞沪会战前夕讲起,行至某一段落后跳至三年前,又拉回至当下,以陆先生为核心,多人物并进插叙、倒叙,在情节转折的关键处插入支线人物,由此引出交际花小六、电影皇后吴小姐、车夫杀手的由来、姨太太小五等一众人物与故事。虽然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正是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物成就了一个时代,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消亡。后现代拼贴式的叙事结构看似杂乱但并非毫无章法,反而通过结构对应了时代的纷繁与破碎。事实上,在将每一个不同时间点的情节段落拼贴起来之前,导演都会用很多细节来进行铺陈对照。例如餐桌上吃饭的那场群戏,小六恰好坐在渡部旁边,当时小六的手帕掉在地上,渡部躬身捡起叠好后放在小六的旁边,而最后这个手帕又回到了渡部用它去擦身上的血迹这一段落,从而将小六和渡部勾连在了一起。

三、风格化的电影语言运用

文学性是程耳电影的风格积淀,对电影语言的出色运用则是他一以贯之的风格诉求。《罗曼蒂克消亡史》在追求年代感、代入感的基础上,也坚持在观众面前建起了“第四堵墙”。这本是布莱希特提出的戏剧理念,程耳却将其置于影片之中,在间离中营造出艺术的真实。这部展现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风貌的电影并未在上海取景,而是完全在北京搭棚拍摄,为的就是营造疏离感。影片中小六和吴小姐都是演员,也出现了二人演电影的片段,小六拍电影时的长段独白、吴小姐指点丈夫演戏的片段是很明显的戏中戏。王妈和吴小姐讨论电影,有一句台词是:“我也没看懂,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一个世纪的人看的。”而电影叙事是上个世纪,下个世纪正是当下我们的时代,以对戏中戏的讨论造成距离感,影片也就更具艺术的真实性。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四、端庄与优雅:风格化的主题表现

如果说《罗曼蒂克消亡史》的构图、语镜、叙事、音乐、配色等元素的运用突出了程耳的个人风格,那么,影片在主题内容上的呈现则更具导演的特色。十里洋场,浮生若梦的上海滩,从黑帮大佬到管家仆人再到马仔小弟,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调性”,行事的优雅与庄重配以行动内容的暴力与血腥,使影片整体的格调显得端庄优雅又沉郁疏离。

影片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罗曼蒂克,一个是消亡。程耳曾说《罗曼蒂克消亡史》的片名只是对应了吴小姐及其丈夫的组合段落,但陆先生与小五、小六与陆先生、马仔与妓女、渡部与妻子这几组人物的情感关联都是罗曼蒂克的一部分,单从爱情角度来讲,每一对人物的罗曼蒂克都趋向于消亡。但影片的罗曼蒂克并不单指简单的情爱关系,还集中体现在人物行事的优雅,对仪态、规矩的讲究。陆先生作为黑帮大佬,是一个做事讲原则、极有做派的人物,他处变不惊,有情有义,并不是一个单薄孤立的流氓头子形象;小六不甘寂寞,看似风骚,却也是一个内心简单、向往爱情与自由的纯真女子,就连王妈在中枪后也要努力挣扎地端坐在椅子上,保持体面的仪态。这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罗曼蒂克”的深层内涵,它并不只是简单的浪漫爱情,而是人物在优雅中透出的美感与诗意,在交往中坚持的原则与礼节。对于沦陷前的上海而言,这种诗意是秩序与地域文化内蕴的象征,是时代的精神。

浪漫在战争中终结-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

然而,“罗曼蒂克”最终走向了消亡。程耳表示,拍摄《罗曼蒂克消亡史》就是想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厌恶。时代的秩序遭到破坏,战争侵蚀下的人变得“非人”,道义和准则被暴力与破坏所取代,端庄与优雅背后的文明最终变成了一片废墟。陆先生是整个罗曼蒂克时代的代言人与见证者,而渡部则是消亡的践行者。浪漫在战争中终结,消逝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优雅精致的时代精神。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精选导读